北大国发院徐远:5月试点倒计时 数字货币或将创世纪

搜狐焦点长春站 2020-04-23 09:15:49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“2020年,将因为两件事情而刻入历史坐标,一是新冠肺炎疫情,一是数字货币,后者的影响比前者还要深远。” 4月19日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在《中国经营报》触角学院战略合作的“北大国发院在线公开课系列”中表示,若顺利落地,央行数字货币将不仅改变我们当

“2020年,将因为两件事情而刻入历史坐标,一是新冠肺炎疫情,一是数字货币,后者的影响比前者还要深远。”

4月19日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、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徐远在《中国经营报》触角学院战略合作的“北大国发院在线公开课系列”中表示,若顺利落地,央行数字货币将不仅改变我们当前的经济、商业生活,还将从更深层次分解和重构整个人类社会的信息、信用和监管形态。

数字货币 就是电子化的现金

徐远表示,央行数字货币“并不神秘”,它就是一个电子化的现金。无论是纸媒现金,抑或是电子媒现金,都是国家主权信用背书的法币。

根据央行公开资料和有关官员的公开表态,使用数字货币不需要开户,只需下载并安装“数字电子钱包”APP,链接现有银行卡,即可实现现有人民币和数字货币的1﹕1转换。

数字货币具有两大优势:安全、可追踪可监管。首先,数字货币是用电子密码学加密的电子货币。基于对密码学的理解,徐远认为,数字货币加密很容易,解密会非常难,因此“不用太担心其安全性”。其次,数字货币意味着从线下纸媒到线上电子媒的转移,实时交易流和现金流都将自动进入数据库系统。在徐远看来:“以后的现金流都可以在线上有迹可循,理论上将不存在监管不到的交易行为。”

区别于微信、支付宝等传统支付方式,数字货币具有“离线模式”和“可控匿名”两大特点。徐远指出,离线模式的实现依托于智能手机的近场通讯功能;借助该功能,用户可通过APP实现数字货币转移支付。可控匿名指的是,用户在交易过程中不需要了解对方的身份,只需通过APP验证数字货币即可。

此外,徐远表示,央行数字货币和现有纸媒货币“在很多地方是衔接的”。这就意味着,从理论上来看,央行可以沿用以往的总量调控模式继续对数字货币进行调节,数字货币在未来或成为主流的货币形态。

“落地”概率极大

基于数字货币的法币地位、央行设计的双层体制和技术中性机制,徐远判断,数字货币很可能会落地,而且会铺开、推广开。

首先,数字货币具有法币地位,可以依托我国公务员体系、事业单位雇员体系等政府运作体系加以推广。据悉,今年5月份,苏州新区公务员的交通补贴费将有一半用数字货币发放。

其次,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设计机制,即央行将货币以1﹕1的形式换给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,相应机构再和客户进行交易;现有商业机构体系将起到助推数字货币推广的作用。徐远认为,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充当了央行和普通消费者之间的“缓冲”,即使出现问题,风险也在可控范围内。

最后,央行在数字货币的推广过程中采取技术中性路线,即央行在发行数字货币时采用密码箱技术,保证其“防伪”“不可复制”;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在换取货币后,可采取自身的技术(区块链技术、中心账本技术等)进行数字货币推广。徐远指出,这就类似锦标赛的赛马机制,市场竞争将在保障数字货币顺利推广的同时有助于防控风险。

连锁反应

数字货币将在多大意义上改变我们的经济生活、商业生活和金融形态?徐远的答案是:非常大。影响体现在“无现金社会”“ATM机锐减”“存款消失、货基当道”“银行集中化”“人民币国际化”五个方面。

其一,数字货币推广会带来无现金社会。但考虑到目前我国仅70%左右的智能手机渗透率,徐远认为,短期内完全的无现金社会难免过于理想化,但有望实现从现金社会向无现金社会过渡的“结构化无现金”阶段。其中,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、政府运作体系将是主要助推力。

其二,数字货币普及将导致ATM机这一“上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发明”需求量减少。ATM机锐减,在徐远看来,说明随着货币形态的变化,所有的金融机构、金融设施和商业形态都将相应发生巨大变化。

其三,存款可能慢慢消失,以后人们手里不会有大量电子现金,而是将其直接链接到货币基金账户里。徐远认为,未来活期存款可能不复存在;即使存在,体量也会越来越小。

其四,随着数字货币大量替代小额汇兑业务,传统依靠“存贷汇”的银行业务将集中在理财和贷款两大板块。而掌握数据库、优势数据分析方法的银行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。未来,银行将会集中化。

其五,在人民币稳健、能够被周边国家接受的前提下,数字货币将降低交易成本,最终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。

此外,从深层次考虑,徐远认为,数字货币将分解和重构人类社会的信息结构、信用结构和监管结构。而人类的货币体系,将有可能实现从“国家信用”向“国家信用+技术信用”的转变。

《中国经营报》触角学院、中国企业竞争力夏季峰会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“北大国发院在线公开课系列”达成战略合作,系列课程旨在为宏观经济发展、企业生存策略提供更好的建议。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