践行央企责任,招商蛇口发布国内房地产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“碳中和”是近期讨论特别热的话题,也在今年两会多次被提及。碳排放“3060目标”是我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世界作出的承诺。
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,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何践行绿色低碳、助力国家实现10年内达到”碳达峰”、40年内“碳中和”的宏观目标,成为近期行业持续关注的热点。
就此热点话题,近日,责任央企招商蛇口邀请了来自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、北京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、同济大学、重庆大学和中建四局、蒙娜丽莎、丰屋科技、杭州博联智能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,在深圳蛇口招商局广场进行了深入研讨。
招商蛇口表示,“承载绿色发展”是其美好生活承载者的品牌内涵,未来将会坚持把绿色生态开发理念与实践贯穿于项目全生命周期,通过绿色智慧城市建设、建筑产业化、绿色技术研发与应用等,着力构建宜居、宜业、宜人的人居环境。
勇担央企责任发布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
当日,招商蛇口还发布了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首份绿色质造公约——《招商蛇口供应链“碳中和”绿色质造公约》,公约以“改革创新承载者、城市活力承载者、生活空间承载者、绿色发展承载者、人文和谐承载者”为理念,发起减少碳排放,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、提高资源效率等方面的倡议,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日常运营和城市升级发展,推动企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。
客观来讲,作为发展中国家,我国在实现“双碳目标”上还有很远的路要走。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《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》统计,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1.47亿吨,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6.5%;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51.3%。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的提出,使得建筑行业迎来少有的大挑战。
“绿色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,更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大势。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正从‘愿尽责任’逐步向‘必尽责任’转变。就房地产相关行业而言,发展绿色人居,构建绿色生活方式,也成为必选项。”招商蛇口财务副总监李石芳表示,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独自实现碳管理方面的理想,绿建成果来自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所共创。
李石芳表示,目前招商蛇口的供应链生态中有接近2.8万家供应商,招商蛇口将实现全面覆盖,携手合作的2.8万家供应商,共同打造“碳中和”供应链。
实际上,作为房地产行业中绿色人居的探路者和先行者,招商蛇口四十多年来把低碳环保的理念融入“绿思想”“绿建筑”“绿社区”“绿生活”,不断探索总结绿色发展经验,持续完善绿色管理体系,缔造行业绿色质造联盟,扩大影响范围,让绿色生态理念与公司战略、业务、文化紧密结合,贯穿于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。
企业对“碳达峰”“碳中和”目标开展的碳管理能力,也将决定其发展空间。李石芳表示,招商蛇口已举办15届“中外绿色人居论坛”,也是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三届的战略合作方。作为房地产行业排名前列个明确以“碳中和”为标签的公约倡议,希望这一行动能在行业内起到主动引领作用。
以央企情怀追求建筑低能耗化
在研讨会环节,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中心副主任郭振伟认为,房地产行业的碳排放影响大牵涉面广,未来也将会成为控碳减排的重点领域。而头部房企诸如招商蛇口等率先引领行业加速“碳中和”,对中国实现“双碳”目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。
作为“绿色发展的承载者”,招商蛇口是较早提出绿色地产战略的责任企业之一,并且随着企业战略定位和发展,2009年招商蛇口专门成立了绿色地产研发中心,使之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;2014年,成立蓝白色研发与应用中心,并设立首席绿色低碳官,2016年升级为城市研究院,为绿色质造提供制度保障。
同时,为推动绿色建筑向绿色健康、智慧住宅转变,招商蛇口还编制实施《能效管理工作指引》《招商蛇口住宅绿色技术应用指引》《招商蛇口住宅绿色健康技术指引2.0》等,在低能耗建筑、超低能耗建筑等方面持续发力,创新“4+X”绿色健康科技体系和立体绿化技术等。
为追求建筑低能耗化,2020年招商蛇口在绿色及科技创新投入3.36亿元、绿色建筑面积累计2735.77万平方米,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逐渐降至(现价)0.0016吨标准煤/万元。
2017年,招商蛇口开始了整体卫浴装配式研究;2018年,正式成立装配式精装项目组深入研究整体装配式精装技术,通过变革传统装修方式来实现绿色建造,并逐步在旗下长租公寓、精品酒店和住宅项目落地。以深圳半山臻境项目为实践,招商蛇口采用装配化内装产品体系,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内装部品,在现场采用干式工法组合安装,包括装配式卫浴、厨房、地坪、墙面、天花。
探索“碳中和”路径的同时,招商蛇口亦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标杆项目。近年来,招商蛇口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上应用52项全球先进的绿建技术,打造全球规模先进的、节能环保的一流绿色展馆,拥有8项纪录;此外,深圳蛇口邮轮中心也获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营标识。
本文章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