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降价未遂”被约谈!楼市传出了一个可怕的信号……

长春搜狐焦点网 2018-11-12 08:43:35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1 楼市,“降价未遂” 最近楼市出现了一个新词,叫“降价未遂”。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《侠客岛》报道: 前不久,安徽砀山某楼盘降价后,当地组织召开了一次“降价未遂事件”约谈会,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,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。 无独有偶,近日安徽合肥传出,当地一家楼盘被政府强制调价格,由

1    

楼市,“降价未遂”

最近楼市出现了一个新词,叫“降价未遂”

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《侠客岛》报道:

前不久,安徽砀山某楼盘降价后,当地组织召开了一次“降价未遂事件”约谈会,停办相关楼盘预售许可证,同时对4家合作银行予以处罚。

无独有偶,近日安徽合肥传出,当地一家楼盘被政府强制调价格,由原先的1.5万/㎡特惠价调到2万元/㎡,不少人感概瞬间错失100万。

据了解,合肥这家项目之前降价6000元/㎡,引起全国楼市一片哗然,更是引起相关部门关注,不得不亲自调研。

同时,房产局领导重点声明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性!

不管是宿州还是合肥,一系列降价潮最终都以喊停结束。这些,都在重申着一个事实:房价,是不许大跌的!

2    

历史上的“降价未遂”事件

这种事,在过去层出不穷。

还记得因抽“九五之尊”天价香烟而落马的周久耕吗?

10年前这起事件的导火索,不在天价香烟,而是周久耕的一席话,引发轩然大波,继而被“人肉”出天价香烟、天价表,舆论“次生灾害”由此而生。

2008年,周久耕时任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。当年,金融海啸席卷而来,开发商纷纷降价抛售回笼资金,周久耕语惊四座:

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,下一步将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,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。

2009年3月,周久耕落马,后因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。

在同一年,经受降价风波的还有万科。

2008年,王石抛出楼市“拐点论”,并且率先降价,不仅遭遇老业主围攻售楼处的冲击,同时连地方政府冷眼相对。

2014年,王石在接受《中国新闻周刊》采访时回忆说:

那一年,有政府给万科开了四千万罚款单,为什么,因为降价。这就是物价局开的。我们一般认为你物价局更应该管的是哄抬物价啊,但物价局说你降价是为了垄断。这就是万科当时的地位。

不过,这事不关乎万科的地位,只关乎地方政府对待房价的态度。

有观点认为,不让降价和遏制过快上涨一样,都是为了维持楼市稳定,防止大起大落,避免市场混乱引发各类业主维权风波。

但也有人认为,对一些地方政府而言,一旦房价出现大幅回调,会严重削弱土地财政。

同时,“降价未遂被约谈”的舆论逐渐在网上发酵,“买不起,也跌不起”“政府不让降价”“房价不会下跌”的舆论四起。

更为严重的后果是,在房地产调控的关键时期,“降价未遂被约谈”传出了一个可怕的信号——

“政府兜底,房价不会降。”

“房价能涨不能跌,是部分地方政府的潜规则。”

这个信号让那些“相信房价不会降”的人们更加坚定了。

3    

房价为何能涨,不能跌?

在楼市博弈中,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主体,诉求不同,底线也不同。对待市场的态度更是完全不同。

遥想最初,开发商与地方政府“情投意合”,各地多是党政一把手牵头负责项目推进,红灯关闭,绿灯大开。可是,共富贵易,共患难难。

为了活命,开发商不得不大降价、多回款,还要少花钱、少拿地;但土地财政却是地方政府的命根子,少拿地,真要命。 

11月5日,北京市朝阳区及昌平区两宗地块均以底价成交;土地出让金稳居全国排名前列的杭州,10月卖掉的6宗地中有5宗地零溢价。

沈阳、武汉、福州、长沙多地流拍的消息接二连三。今年前三季度,全国300个城市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,总规划建筑面积5645万平方米,约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的1.8倍。

11月2日,某知名地产研究院称:1-10月其监测的40城土地出让金同比减少0.5%,2016年初以来同比首次转负,地市降温明显。

对于开发商来说,在楼市调整之际,降价促销不仅是正常市场规律的体现,也是快速回笼资金、防范资金链断裂以及为未来储备粮草的不二选择。

不过,对于一些地方政府来说,一切完全不同。

当然,降价未遂,限制楼市回调,只能在统计数字上稳定市场,却无法真正扭转市场预期。强行让开发商维持一个不可能有市场的高位,这不是呵护市场,反而是将开发商往火坑推。

显然,地方政府只在乎土地财政的基本盘,不会在意开发商资金紧张所带来的连锁效应,更看不到金融风险和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大格局。

4    

“降价未遂”,然后呢?

“侠客岛”报道称,某区政府内部会议纪要中提到,“开发商卖的不是房子,是责任。”对那些“不负责任”的开发商,自然要上各种手段。

笔者不禁要问,如此严厉措辞,开发商要承担的社会“责任”到底有多大?

5月,湖南某县级市因财政困难一度停发公务员工资,据说后来靠卖了两块地才补发;贵州某市,一家投标政府项目的公司相关人员说,总投资数亿元的项目从年初就断了资金,自己已9个月没领到工资。

那钱从哪里来呢?借钱不行,地方债务已不堪重负,中央要求严控新增地方债务、清理存量债务;增税不行,企业叫苦连天,大规模减税在即。如果土地大面积流拍,或者大幅打折出让,局面对地方政府来说有多可怕?

“降价未遂”只能应一时之急。至于未来,何以共克时艰?

来源:楼市头条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